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创新黄科步伐矫健

2023-06-18 09:36:22 来源:黄冈日报

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资料图)

黄冈科技职院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打通制约学校循环发展的关键堵点,让创新这一“最大变量”转变为推进学校现代化发展的“最大增量”,一路闯关过坎,焕发生机。

练就“十八般武艺”,就业有保障

5月20日,黄冈科技职院联合人社部门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吸引190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近6000个就业岗位,3500余名毕业生现场应聘,1566人达成就业意向。

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奥秘就在于该校勇于教育创新,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联系政府部门和对口企业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专业教师同企业专家进行思维碰撞,将行业前沿知识、真实项目、职业化训练,嵌入学校、带入教学、引入课堂,变“纸上谈兵”为“实战演练”,学生在教育创新中学到真本领。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合不同专业对学生开展创新方法训练、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职前综合训练等。联合企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搭建实习实训基地、操作实验室等实践平台,举办创意大赛等活动,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创”。

突出本校特色创新实践。分专业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探索分段式、岗位轮换式实践教学,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近5年,该校“双师”团队43人次获国家级、省级教学展示成果奖,230余名学生在国家、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

副校长蒋国璋介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突出技能培养,为学生练就“十八般武艺”提供优质专业成长平台,学生就业有保障。

瞄准发展趋势,在融合中育人授业

围绕区域产业需求,突出产教融合授业育人,为服务地方经济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该校创新教育教学的又一特色。

育训结合是职业教育扩大产业服务面的新引擎,基于本校特色,将发展定位为以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办学宗旨,重视综合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以该校现代营销学院影视编导专业为例。

2021年4月9日,学院与黄冈师范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启校校合作、专本联动模式,与省内26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学生拍摄的《“苕”将军的梦想》被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微电影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纪录片奖”,微电影《黄科夜话》,纪录片《何家湖的雨》获好评。

融合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需求,夯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专业集群建设基础,对接黄冈特色产业发展和团风“一区三城”产业发展格局,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主动衔接国家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育人培养目标与市场、企业、岗位高度契合。

3年来,在当地就业创业的学生有600多人,占就业率12%左右。去年开始,团风县委组织部与该校合作,计划用3年时间,培育千名“一懂两爱”基层带头人。3月16日,第一批111名学员学历提升计划启动。

结合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创新做活融合文章,既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又为当地培养了可用人才。

精准滴灌,把握教育之道

庄稼需要水,又不浪费水,那就滴灌。育人,同样如此。

——思政教育推陈出新。2月17日,该校软件工程学院开启红色之行教育活动,连续6年组织新生赴红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移动思政课堂”越来越受到学生欢迎。“育人授业,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旺林说。

创新全课程大思政教育,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促共进,于“润物细无声”中扣好学生第一粒扣子,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得益彰。

——课程设置传承创新。今年5月,在湖北黄梅戏大剧院黄冈东坡庙会活动中,该校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绘制的公益性楼梯彩绘,吸引游客纷纷驻足留影。

课程设置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实现灌输式教学向建构式学习转变,知识传授型向探索发现式教学转变,教室内向课内外一体转变,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一批教学团队、名师教材、实践教学基地相继建立完善和投入使用,教师和学生在参加“蓝桥杯”“工匠杯”各级赛事中屡创佳绩。

——教育管理实践出新。暑假期间,辅导老师结合“万名辅导员进万家”活动开展,走进学生家庭,将学校关爱与家长分享,是该校创新管理的又一实践。

管理上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石榴籽”工作室作用,促进民族学生文化交流、交融,荣获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黄冈市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

心理健康月课程活动入选黄冈市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模范课程,得到省教育厅肯定;

弹好“三全育人”协奏曲,“四自”教育形成“一项主题、多项联动”机制;

课余时间和学生们“坐一坐”“谈一谈”“交朋友”,老师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从“要我创新”变“我要创新”,黄冈科技职业学院在创新路上步伐矫健。

(责编:汪泽滋)

标签: